望謨縣黨員干部“在線”服務群眾“不隱身”
亮點黔西南訊 黔西南州望謨縣著眼于形成更多更好的聯系服務群眾舉措,以“親民、便民、為民”為抓手,號召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俯下身子、甩開膀子、掏出心窩在一線直接聯系服務群眾,不隱身、不離線,零距離踐行群眾觀。
俯身一線“親民”,確保群眾疑難有人“管”。著眼推進服務型發(fā)展型黨組織建設,引領全縣上下奮勇爭先、創(chuàng)新突破,組織黨員干部眼睛向下、求教基層、問計于民,主動到困難較多、情況復雜、矛盾突出的領域,掌握一線群眾最關心、最需要幫助的實事和發(fā)展要事,深入基層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提高服務能力,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方法,提升為民服務質效。領導班子把下基層活動與當前重點工作相結合,帶頭深入群眾,廣大黨員干部開展零距離走訪調查和問計調研,全面準確、深入細致掌握實際情況,全力破解制約基層發(fā)展的重難點問題,真正做到情況在一線了解、問題在一線解決、決策在一線落實,以實際行動取信于民,促進作風轉變。
立足一線“便民”,確保群眾憂愁有人“解”。針對基層群眾辦事遠、程序多的社會民情,把縣政務服務中心向鄉(xiāng)(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延伸,形成以縣政務服務中心+鄉(xiāng)(鎮(zhèn)、街道)便民服務中心+村(社區(qū))便民服務代辦點三級便民服務網絡體系,建成18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便民服務中心、161個村、2個社區(qū)便民服務點,搭建“1+3”服務群眾網絡,鋪就便民服務“高速路”。在便民服務網絡運作過程中,實行“一個窗口”對外、“一條龍”服務,進一步延伸信訪、基層黨建社會服務功能,暢通為民排憂、服務黨員、民意需求渠道,顯現出“為民不難民、便民不擾民、利民不虧民、富民不苦民”的服務效果。
扎根一線“為民”,確保群眾困苦有人“幫”。開展“同步小康”駐村和“精準幫扶”活動,扎實抓好基層民生工作,幫助群眾擺脫困境,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一是對所駐村的老信訪戶、孤寡老人、留守兒童、農村低保戶、生活困難家庭等建檔立卡并經常走訪,按縣“精準幫扶”(副科級幫扶1名、正科級2名、副縣級3名、正縣級4名、一般干部職工實行“N+1”結對幫扶)相關要求,督促相關部門貫徹落實好“六個到村到戶”(即:結對幫扶干部到村到戶,產業(yè)發(fā)展扶持到村到戶,教育培訓安排到村到戶、農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戶,扶貧生態(tài)移民到村到戶,基礎設施到村到戶),切實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現狀。二是以戶為單位,以扶貧開發(fā)為推動,以產業(yè)為支撐,以“一戶一技能”、“一戶一項目”、“一戶一能手”、“一家一富路”為抓手,結合集團幫扶,引導群眾加快發(fā)展特色種植業(yè)和家禽養(yǎng)殖業(yè),力爭每戶家庭有一項以上穩(wěn)定增收的經濟來源,創(chuàng)建一批小康家庭。(吳正丹 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