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黔西南支隊機動二中隊:帶你們看看軍營“最美勞!
再過不久便是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在這個屬于每一名勞動者的節(jié)日里,人們結伴出游,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或修身養(yǎng)性,放松勞累的身心。然而,在祖國的各個角落,有著這樣一群人,他們用信念和青春守衛(wèi)著祖國的疆土,他們是最受全社會尊崇的“勞動者”——中國軍人!他們堪稱“最強勞模”。
不信?你往下戳,看看武警黔西南支隊機動二中隊的勞動者們。
中隊“全能”的勞動者
“小修不出門,大修省經(jīng)費”。電路維修找壽國,管道疏通找壽國,營產(chǎn)營具、訓練設施、文體器材和生活用具的維護保養(yǎng)還找壽國。“四小工”楊壽國是中隊一名勤勞的“小蜜蜂”,任何壞了的營產(chǎn)營具到了他的手上,立馬像施了魔法般完好如初,“全能”勞動者,他當仁不讓!
中隊“忙碌”的勞動者
“小小文書,大大責任。”繁瑣的每日辦公,都需要文書廖松這個“最強大腦”去協(xié)調(diào)。責任心強的他總是擔心安排的工作沒有高質量完成,但他總是說:“不管面對什么工作,只要能圓滿完成任務,再忙再累也要拼盡全力,因為職責所在,義不容辭!”
中隊“戰(zhàn)疫”的勞動者
“疫情不滅,消殺不止”。走遍營區(qū)的各個角落,每天進行早晚兩次的消殺工作,衛(wèi)生員伍良卻從未退縮抱怨。他這樣說:“防控期間,我必須要為官兵的身體健康負責,細菌病毒,通通干掉!休想在我最愛的中隊和最親的戰(zhàn)友中放肆!”
中隊“幕后”的勞動者
“香甜苦辣蘊含世間學問,柴米油鹽助力戰(zhàn)力生成”。做菜可不是一件容易事,中隊炊事班班長張昊青一日復一日重復著鍋碗瓢盆的生活,起得最早,默默付出著。色香味俱佳的飯菜、熱騰騰的姜湯······訓練后的戰(zhàn)友們吃出營養(yǎng)與健康的同時,更是贏得戰(zhàn)友的一致好評。
中隊“拉風”的勞動者
(圖五)
“上車能駕駛,下車能戰(zhàn)斗”。駕輕就熟,遇險不慌。在中隊駕駛員肖民豪手里,笨重的車輛被“盤”成“風火輪”,再陡再險的路況也開得四平八穩(wěn),總能在第一時間載著應急力量到達處突一線,為挽救人民財產(chǎn)安全贏得寶貴時間。
中隊“敏銳”的勞動者
“捕捉瞬間,記錄精彩”。擁有最敏銳的“嗅覺”,總是活躍在訓練場上、官兵的生活中,手中的相機是中隊新聞報道員梁海峰最好的“伙伴”,這對新聞報道“搭檔”,全心全意地為官兵記錄最美好、最帥氣的瞬間,為大家留下幸福的回憶。
中隊“精致”的勞動者
“私人專屬,高級定制”。防控期間,中隊的理發(fā)師于滿威迎來了“生意”最好的時候,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幫中隊戰(zhàn)友理發(fā),有求必應。理發(fā)室內(nèi),只見“于托尼”正在施展功夫,左手拿梳,右手推剪,一會兒左右,一會兒上下,10分鐘不到就為“顧客”量身打造了一款陽剛短發(fā),贏得戰(zhàn)友們嘖嘖稱贊。
每一名默默付出的同志,他們的名字都會出現(xiàn)在中隊表揚欄里。普通的工作,沒有能拿上臺面展示的成績、資歷,平凡的崗位,也沒有炫耀的資本,但他們不可或缺。他們不講價錢、不講條件,為集體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直值得我們學習。也許他們的姓名不被知曉,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可愛的勞動者們!
。S相云 梁海峰)
責編:蔡榮濤 盧生龍

頻道推薦
共有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