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流言榜:吸煙能預防新冠病毒感染?
科學”流言榜
張航
流言1
新冠病毒可通過氣溶膠傳播,
所以不能開窗通風
流言:新冠病毒能通過氣溶膠傳播,所以不能再開窗通風了,否則很容易被傳染。
真相:據(jù)《新冠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病毒傳播途徑為“經(jīng)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在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中長時間暴露于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jīng)氣溶膠傳播的可能”。
氣溶膠是非常微小的液滴或固體顆粒,可以較長時間懸浮在空氣中。微粒中含有微生物或生物大分子等生物物質的稱為生物氣溶膠,其中含有微生物的稱為微生物氣溶膠。
但是,氣溶膠傳播只有在特定的、病毒濃度很高的環(huán)境下才會發(fā)生。首先,氣溶膠會被流動的空氣不斷稀釋,空氣中含有病毒的氣溶膠的濃度越低,那么感染的概率也就越低。當年關于SARS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病房中,如果窗戶緊閉,空氣中的病毒濃度就會增加,在這種環(huán)境下,醫(yī)護人員就相對容易感染SARS冠狀病毒。與之相反,如果打開窗戶自然通風,病房中的空氣流動和空氣交換率很高,可以大大降低空氣中的病毒(氣溶膠)的濃度,也降低了醫(yī)護人員感染病毒的可能。
勤開窗通風,特別是在公共場所,例如辦公室、醫(yī)療機構等,可以降低可能存在于空氣中的病毒(氣溶膠)濃度,降低通過空氣吸入造成感染的風險。
流言2
吸煙能預防新冠病毒感染
流言:煙草顆粒是納米級的,可均勻覆蓋在肺細胞表面,形成一道屏障,將病毒阻擋在人體之外。因此,吸煙可減少新冠病毒感染。
真相: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首先,煙草燃燒產生的成分有兩種:一部分是氣體,比如一氧化碳,占到了九成以上;另一部分是固體顆粒,如尼古丁和焦油顆粒。根據(jù)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資料,這些顆粒的大小在1微米到2.5微米之間,并非納米級。不同病毒的大小差異很大,但都屬于納米級。1微米等于1000納米。指望煙草顆粒阻擋病毒,大約相當于用紗布去過濾水源,并不現(xiàn)實。
其次,煙草不但不能幫助呼吸道抵御外敵,反而會對呼吸道造成損傷。研究顯示,煙草中含有七千多種化學物質,其中致癌物有幾十種。它們會干擾肺臟的正常運轉、破壞肺臟的防御體系,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
研究還顯示,吸煙會增加罹患流感的風險。美國曾經(jīng)對30萬退伍軍人進行長達16年的隨訪研究,結果顯示,吸煙者的流感死亡率遠遠高于不吸煙的人。換句話說,吸煙不僅增加了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概率,而且加重了感染的后果。
流言3
可以用清蒸、水煮、微波爐加熱、
噴灑酒精等方式消毒口罩
流言:清蒸、水煮、75%乙醇、紫外線、微波爐加熱等方式均可以消毒口罩。
真相:口罩的過濾層主要由聚丙烯熔噴超細纖維構成,它非常細,不耐高溫,溫度大于80℃時會收縮變形,導致結構破壞,使防護效果降低。水的進入也會使過濾層中的電荷迅速消失,導致過濾效果大幅下降。
醫(yī)用外科口罩和醫(yī)用N95口罩外表面都經(jīng)過拒水處理,酒精、血液、唾液等很難滲入。因此,表面涂抹酒精難以起到消毒作用。同時,酒精會破壞口罩外層防水結構,用酒精處理過的口罩材料對血液、唾液的吸收會增強,加速口罩過濾層失效。
聚丙烯熔噴材料是一種熱塑性高分子材料,對紫外線非常敏感,接受紫外線照射后,結構會發(fā)生破壞,即氧化降解,過濾性能大幅下降。
微波爐加熱也會破壞口罩內部結構,同時,如果將微波爐用于處理醫(yī)療垃圾,將不能繼續(xù)加熱食物。
(北京市科協(xié)、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xié)會發(fā)布)

- 509公里!我科學家創(chuàng)造光纖量子通信新紀錄 2020-03-04 08:47:11
-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屠呦呦赤道幾內亞國際生命科 2020-02-11 09:25:14
- 訪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背后的故事 2020-01-27 10:19:24
- 中國科學家率先發(fā)現(xiàn)結核菌感染致病新機制 2020-01-16 14:38:25
- 貴州省煙草科學研究院招聘 2020-01-15 14:57:12
- 孩子長不高可能是?專家教你科學干預 2020-01-15 10:47:05
- 黔西南:科學打造“安防135” 確保新市民平安“無 2020-01-15 08:07:59
- 美科學家造首個“活機器人”:有兩條腿 能自行修復 2020-01-14 10:41:49
- 2019年食品安全與健康流言榜出爐 你中招了嗎? 2020-01-07 10:45:24
- 小學生“試卷”意外走火,科學老師氣到冒泡,美術 2019-12-30 08:57:15
頻道推薦
共有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