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義重拳治理校外培訓機構成效顯著 已取締32家9家自行關停
2018年3月至9月,興義市共排查出校外培訓機構211家,九成以上存在問題,取締21家,9家校外培訓機構自動關停。至9月底,有培訓機構181家,其中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92家,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89家(不需辦理辦學許可證)。至12月底,又取締11家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81家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獲得教育部門的辦學批復,新增31家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也獲得批復,整改進度達到100%。
整治前:家長學生教師著急,超九成的校外培訓機構存在問題
每周有三個下午,蘇女士是陪著孩子在培訓中心中度過的。
放學后,她們會在這里一邊寫作業(yè),一邊等著上輔導班,有時候輔導班下課后,還會這里復習一會兒。
這是興義課外機構教學的現(xiàn)狀。
興義是黔西南州的州府所在地,在興義市轄區(qū),駐扎著小新星、丹迪等數(shù)十家全國教育品牌連鎖機構,同時也有萬峰培優(yōu)、成成教育等幾十家地方品牌課外培訓機構,僅有一名到十幾名老師的培訓中心,構成了校外培訓機構的課外輔導生態(tài)。
蘇女士的孩子在萬峰培優(yōu)、丹迪英語學習有幾年時間了,語文、數(shù)學、英語全覆蓋,“開始只想拓展兒子的思維”,隨著小升初的到來,感到越學越緊張焦慮。
蘇女士一家三口,在興義有兩套房,每年孩子輔導的花費約1.8萬元。“來這里輔導的家庭大部分是有工作的,但高低分明,成績好的在A班,成績一般的在B班,孩子感覺學習壓力大。”采訪中她對筆者這樣說。
焦慮的不只是孩子家長。“我在考慮要不要重新找一份工作。” 33歲的張娟說。過去她曾在知名的田田英語培訓機構擔任英語教師,年薪8萬左右。工作幾年后,他靠著積累的教學經驗和生源,從這家機構“出走”,自己成立了諾亞教育中心。隨著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啟動,張娟的培訓機構有幾項不達標,這讓她計劃落空。“教師是這個行業(yè)最重要的資源,我不發(fā)愁自己的前途,但我熱愛這份職業(yè)。”她說。
去年3月,興義成立了校外培訓機構領導小組辦公室,在全省率先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整治行動。治理內容包括,校外機構資質,有無辦學許可證、營業(yè)執(zhí)照、消防安全許可證等。重點查學科類培訓(主要指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是否有“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等不良行為。行動中,如發(fā)現(xiàn)公辦中小學教師課上不講、課后到校外培訓機構講,并誘導或逼迫學生參加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等行為的,一經查實,依法依規(guī)嚴肅處理,直至取消教師資格。
經過摸底排查,超九成的校外培訓機構存在面積不達標、超前教學、無教師資格證等問題
去年的5月份,市民艾女士準備讓讀二年級的女孩報名學英語,在考察了幾家英語培訓機構后,她選擇了向陽路的某英語培訓機構。“我孩子們班的幾個小朋友都開始學英語了,我們不學就落后了。而這家培訓機構說他們的老師都是非常有經驗的教師,可以教孩子學習英語口語,我覺得師資很重要。”艾女士告訴筆者。在上了一堂試聽課后,艾女士覺得還不錯,她就準備去報名交培訓費,卻發(fā)現(xiàn)該培訓機構門口打上了“暫停招生”幾個字。“我問了朋友,才知道原來這家培訓機構的場地及消防等方面不達標,就被教育部門勒令停止招生了。”
興義市校外培訓機構的整治情況到底如何?從去年4月到11月,筆者曾多次跟隨興義市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到城區(qū)多個校外培訓機構開展檢查整治工作。在老城街的某琴行內,擺著琳瑯滿目的各款鋼琴、古箏、吉他等樂器,店主表示,以前他從事過教學生彈鋼琴,但如今已不再招生,只做樂器出售。但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該店招牌上寫著“聯(lián)系人封老師”的字樣,培訓教師沒有相關的教師資格證,即勒令其進行整改。
“沒有辦學許可證不能開設各類培訓班,我們要求沒有得到辦學許可的一律停止辦學。”在向陽路附近的一家英語培訓機構,該培訓機構有180平方米的場地,前后門、消防通道以及工商執(zhí)照均齊全,卻一直沒有獲得辦學資格。“他的執(zhí)照上寫的是英語咨詢,卻在做英語培訓,這就是典型的超范圍經營。”整治工作組人員告訴筆者,很多培訓機構雖然看起來很正規(guī),但仔細檢查就會發(fā)現(xiàn)師資情況和辦學資格都有問題。
張平在坪東街道辦民順街租了兩套兩室一廳的房子,開起了英語培訓班。大學畢業(yè)于英語專業(yè)她這幾年都在從事教小學和初中英語的培訓工作,她的生源一直不斷,雖然有教師資格證,但一直未取得辦學許可。整治組的工作人員檢查后,要求停止宣傳并撤銷門口和窗戶的招生廣告。工作組人員告訴筆者,許多私人辦學培訓機構條件簡陋,或是租用他人的舊房,或利用比較簡陋的空房,消防等安全都沒有保障。由于這些辦學地點比較隱蔽,也給排查帶來了一定難度。而在檢查中,筆者還發(fā)現(xiàn),不少午托機構也涉及利用午休、下午的時間給學生進行培訓的情況。在木賈街道辦東貢小學附近的一些午托機構里,赫然打著語數(shù)英培訓的廣告,從業(yè)人員中無教師資格證。通過整治,工作組要求午托機構立即整改。
據(jù)了解,去年興義市的校外培訓機構整治工作,是全市自校外培訓機構出現(xiàn)以來的首次集中規(guī)范的整治,也是最嚴的一次“查處”。 興義市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由教育局牽頭,組織綜治、公安、民政、人社、工商、城管、鄉(xiāng)政府(街道辦)、中心學校等單位,對本轄區(qū)校外培訓機構基本情況摸底登記、核查、清理,對存在的問題梳理,逐項解決落實。“我們從3月開始摸底,到現(xiàn)在已經進行了多次整治核查,必須查實校外培訓機構的房屋面積是否達標、消防是否整改、是否超綱教學等情況后才允許申報,對不符合國家規(guī)定標準的堅決取締。”興義市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工作人員魏德忠表示。據(jù)統(tǒng)計,去年9月份全市共有211家校外培訓機構,部分有工商的營業(yè)執(zhí)照,而少部分連工商的執(zhí)照都沒有,辦學水平參差不齊,存在房屋簡陋、無教師資格證、超前教學、超時教學、消防不達標等問題,真到達到辦學資質的不超過10%。換言之,全市九成的校外培訓機構不達標。
整治中:重拳出擊公布校外培訓機構黑白名單
2018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委就聯(lián)合印發(fā)了《關于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專項治理的內容主要有:法規(guī)層面上,主要是查違規(guī),查培訓機構的資質;在硬件層面上,主要是查安全問題;在教學層面上查大綱,主要針對開展應試導向的學科類培訓;在管理層面查行為,主要是查老師在課堂上不按大綱講、課外超越大綱去講的違規(guī)行為;在落實上查責任,主要涉及各相關部門間的聯(lián)動監(jiān)管問題。7月6日,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關于規(guī)范校外培訓機構發(fā)展的意見》,要求構建校外培訓機構規(guī)范有序發(fā)展的長效機制,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中小學課外負擔過重問題。而在去年3月,興義市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整治工作正式啟動并列入2018年度教育工作重點,在為期十個月的整治工作中,由興義市教育局牽頭,通過對全市培訓機構的場地、安全狀況和辦學行為等方面的排查摸底,建立對培訓機構的登記、整改、申報、評估等一套完整科學的體系,制定《興義市民辦教育培訓機構設置準入評估表(試行)》,從辦學方向、辦學條件、舉辦者材料、組織機構、師資隊伍、機構管理等六個方面對全市申報的培訓機構進行評估。
迄今,全市共出動1000多人次,對符合申報條件的92家類培訓機構進行認真評估。經過仔細的評估,2018年12月份在媒體上公布了11家違規(guī)辦學機構和112家(含新增31家學科類培訓機構)取得辦學資格的培訓機構黑白名單。同時通過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溫馨提示家長們合理科學理性的選擇培訓機構學習,營造規(guī)范有序的校外培訓市場氛圍,遏制校外機構的野蠻生長,真正實現(xiàn)學生校外“減負”。
位于興義市坪東街道辦民和街的靜學思培訓機構的舉辦者錢世昌是云南人,他在媒體上了解到興義對校外培訓機構的整治工作做法后,經過考察,決定在興義開辦一家培訓機構。去年11月份,他在興義坪東租好房子,一邊裝修一邊按照流程辦理手續(xù),在12月底的時候,順利獲得教育部門的批復。在談到興義市對校外培訓機構整治的時候,他翹起大拇指說:“興義對校外培訓工作的辦理流程明晰、科學、合理、速度快,值得點贊。”
興義市審批公布校外培訓機構遵循以下原則。先是對培訓機構進行摸底調查,對消防安全、教師資格證等硬性指標不達標的立即停辦,對條件可以達標但未整改的要求限期整改,整改期限內不主動拆除違規(guī)廣告,或仍一校多址辦學,或擅自變更地址違規(guī)辦學,或仍超范圍違規(guī)招生培訓,或違規(guī)組織選拔考試和競賽的培訓機構一律停辦。對積極配合專項整治行動,主動消除問題清單的培訓機構方可向教育主管部門遞交申辦報告,由教育局組織轄區(qū)中心校嚴格按照標準進行評估。經評估達80分以上的教育局下發(fā)辦學批復,方可辦學。
在整治行動中,許多沒有辦學許可的培訓機構、午托機構以及樂器行等紛紛自行暫停了辦學,這些培訓機構有隱藏在小巷和小區(qū)家中的。2018年11月份,筆者發(fā)現(xiàn)位于飛揚華府的某培訓機構,也打出了“停業(yè)整頓”的牌子。但據(jù)業(yè)內人士透露,仍有部分無證照培訓機構在家中及比較隱僻的背街小巷私下辦學,為整治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2018年12月7日和15日,興義市分兩次公布取得辦學許可的名單和違規(guī)違法辦學校外培訓機構的黑白名單之后,筆者來到向陽路進行走訪,只見數(shù)家培訓機構的門口均貼出了停業(yè)的字樣,但大門敞開,正逢周末,不少中小學生與家長一起進進出出,看似與正常營業(yè)無異。隨后筆者又以家長的身份以咨詢孩子補課事宜為由,來到一個文化類的培訓機構,詢問其是否仍在正常上課,前臺給出肯定的答復,并表示還在繼續(xù)上課,不過辦學手術正在申報審核之中。
在去年公布的全市校外培訓機構黑白名單中,182家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依法依規(guī)辦學,取締32家校外培訓機構,9家校外培訓機構自動關停。
治理后:校外培訓機構戴上“緊箍咒”
在重拳整治下,興義市一些小型培訓機構受到的沖擊不小。楊女士租賃了一間出租房用于從事書法美術培訓,但整治組的工作人員表示該出租房面積、消防、師資等硬件均不達標,且楊女士沒有教師資格。“每個條件都不符合,我也不打算開下去了。”楊女士告訴筆者。“說實話,我開培訓機構快10年了,以前一直都是這樣招生、辦學的,沒想過要申請辦學資格。我現(xiàn)在也想辦證,可是有條件限制,故不打算開了”。
成成教育是一家本地比較知名校外培訓機構,多年前已取得工商辦學許可,由于生源不斷擴大,于是又增開了另一個辦學機構,但在此輪檢查中,新增辦學機構根據(jù)要求積極準備材料,申請辦學資格。“其實我認為這是好事,整治推動了行業(yè)的一輪‘洗牌’,有利于規(guī)范培訓市場,讓有能力和能辦學的機構留下。下一步,我相信相關細則會很快出來,培訓市場會比之前好。”成成英語的負責人劉迪說。
全市中小學生的家長們對整治持支持態(tài)度。“現(xiàn)在的家長和學生都太累了,確實應該減負,整治能篩選出沒有資質、不規(guī)范的機構,對我們家長來說也有利于甄別。”周末,市民王會敏正帶著即將參加中考的女孩前往萬峰培優(yōu)參加寒假強化班的報名,她告訴筆者,“因為中考即將來臨,為了孩子能上一個好的高中學校,所以參加了假期的強化培訓。”在筆者與她的交談中,她表示,希望這樣的整治不是一陣風,一直堅持下去,而且要延伸到校園內外,因為個別老師在課堂上不夠負責、有所保留地選擇性教學,也是我們家長不得不帶孩子去外面‘開小灶’的原因。
不過,整治中發(fā)現(xiàn)個別培訓機構教師資格證和上課教師數(shù)量不符、存在隱形的提前教學和超綱教學等問題。今后的工作中,興義市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機構綜合治理領導小組將組織督查組,對全市校外培訓機構進行巡查暗訪,并將督查結果向社會公布。
“下階段,我們首先將建立長效機制,加強校外培訓機構動態(tài)管理。從今年起,我們將定期和不定期對取得辦學資格的培訓機構進行督查,發(fā)現(xiàn)違規(guī)培訓的將一律查處;加強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的審批和管理,建立學科類培訓審核制度,堅決糾正‘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等不良行為。不斷完善審批標準和程序,建立校外培訓機構審批科學合理的制度,凡在市區(qū)申請籌設或設立的校外培訓機構,嚴格按照程序審批。”對于接下來即將開展的工作,興義市教育局分管此項工作的副局長杜麗如是說。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通過10個月的整治,興義市的校外培訓機構得到有效治理、規(guī)范,成效顯著,2018年12月受到教育部通報表揚。表揚中指出,由于興義市在推進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中態(tài)度堅決、反應迅速、敢于碰硬、措施有力,成效突出。通過致學生的一封信、解讀治理政策、宣傳科學教育理念等方式,迅速公布了第一批違法違規(guī)培訓的校外培訓機構黑名單。同時強調,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是中央關心、群眾關切、社會關注的大事,教育部門要高度重視,學習借鑒北京市、貴陽市、興義市等地的做法,會同市場監(jiān)管、民政、人社和應急管理等部門對違法違規(guī)的培訓機構和競賽活動堅決予以查處,打贏專項治理攻堅戰(zhàn)。
( 羅振 艾大志 )
編輯:江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