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琬婷:我想做貴州深山里的“小太陽”
“我想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談到支教的初衷,趙琬婷說她從小就有個支教夢想,同許許多多支教志愿者一樣,都有著“背起行囊奔赴遠方,真心誠意澆灌夢想,揮灑熱血種下希望”的支教情懷。
從2017年起,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派出研究生支教團赴貴州省普安縣開展支教工作。3年來,27名志愿者分別服務于普安縣第一中學、東城區(qū)實驗學校、青山小學、辣子樹小學等7所學校,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忠誠求實,勤奮創(chuàng)新”的校訓精神,接力傳遞理想信念的“接力棒”, 讓青春之花在大山深處的三尺講臺上綻放。
趙琬婷,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第八批研支團成員,走進大山深處,她用愛滋潤孩童心田,點燃學生夢想炬火。
今年8月,趙琬婷第一次到貴州普安,她所見到的現(xiàn)實和自己之前的想象完全無法重疊。在她想象中的貴州是曾經(jīng)在電視里見到的交通閉塞、貧窮落后的地方,在來支教之前,她已經(jīng)做好迎接一切困難的準備。
然而眼前裝修一新的校舍、風格一致的居民樓、熱鬧非凡的文化活動中心、基礎(chǔ)醫(yī)療設(shè)施齊備的衛(wèi)生服務中心,這些建筑無論如何也看不到貧困的影子。“這……還需要‘扶’嗎?”這個疑問在她腦海里盤旋了很久。
東城區(qū)民族實驗學校是趙琬婷支教的學校,是公安部幫扶建成的一所集小學、初中于一體的九年制學校,于2019年2月正式投入使用,容納有近2000名學生和120多名老師,滿足了茶源街道易地搬遷安置的新市民群眾的小孩義務教育階段的就學需求。
到學校的第一天,趙琬婷住進了學校安排的獨立宿舍,有單獨的衛(wèi)生間也有熱水器,離學校很近。
在她看來,普安在經(jīng)過大規(guī)模易地扶貧搬遷后,這里的學生已經(jīng)不用到離家?guī)坠锿獾膶W校上學,家門口就有學校。這里同沿海地區(qū)的學校一樣,教師教學已經(jīng)全部用上了多媒體。這里的教師并不如想象中那樣缺乏,當?shù)卣畬嵤┝?ldquo;教育立州”戰(zhàn)略,在東西部教育扶貧協(xié)作下,這里的教育項目建設(shè)和師資力量相對來說有著很大的加強。
單從教學條件來說,這里的孩子已不再面臨失學問題,基礎(chǔ)教育早已得到有力的保障。
這樣的改變對過去連上學都成問題的山區(qū)孩子來說已是飛躍式的進步,這一切在趙琬婷看來近乎完美。
稍作休憩,趙琬婷與同行的伙伴宋佳林便開始了“支教生涯”,在學校的安排下,她成為了7年級5班58名學生的體育課老師。
經(jīng)過教學,趙琬婷發(fā)現(xiàn)這里的小學、初中都是用語文、數(shù)學等基礎(chǔ)學科來衡量孩子學習好壞的標準。體育、音樂、美術(shù)等技能學科教學在這里仍是短板,這讓趙婉婷感受到了自己“支教”的意義所在。
上課期間,趙琬婷都鉚足了勁,身體力行地讓孩子們體會到運動的樂趣和體育的魅力。趙琬婷教給孩子們跑步、打球,也教給他們運動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堅持。
東城區(qū)實驗小學部大部分學生來源于附近的新市民居住小區(qū),父母多外出務工,大多數(shù)學生是獨自步行回家。趙琬婷便與學校其他老師一起,利用課間操時間開展安全操的教學和推廣工作,提升當?shù)貙W生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識。
在承擔學校初中部體育課程的同時,趙琬婷在學校還擔任團委學生會的組織管理工作,先后組織了“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主題詩歌朗誦比賽、“珍惜糧食、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主題演講比賽、“我愛我的祖國”主題演講比賽等活動,激勵著學生全面發(fā)展。
“除了日常的上課和教學工作外,我喜歡和孩子們一起交流,我發(fā)現(xiàn)這邊的孩子非常樸實。”趙琬婷說,每當說起老家浙江舟山的島嶼、沙灘跟海,學生們就非常興奮。
“老師,海是什么樣子?”
“老師,你們那里有很大很大的游樂園嗎?”
“老師,我好想去你的家鄉(xiāng)看看呀!”
“老師老師,我也想去。”
......
不等趙琬婷說完,孩子們就爭先恐后地問起來,你一言我一語,言語間表現(xiàn)出深在大山的孩子對沿海城市的無限向往。
“孩子們,有機會老師一定帶你們?nèi)タ匆豢粗凵降娘L景,好不好??”
“好!”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
趙琬婷來普安縣前后不過3個月,她已融入到當?shù)厣钪小?/p>
她在朋友圈里寫道:“無盡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們,都與我有關(guān)。點點星光,也會照亮一片夜空”她沒有見過普安過去教育的樣子,但她看到了這里現(xiàn)在的面貌,時間推移,她似乎還能想象出這里未來的模樣......
。ㄚw佳玲)
責編:盧生龍

頻道推薦
共有0條評論